黨群走訪要想真正取得成效,必須‘進’到心里‘幫’在實處。作為大圩鎮首個新型城鄉融合型社區,金葡萄社區黨總支在“黨群家訪”行動中結合實際不斷探索,總結出黨群家訪“三訪法”,即網格服務訪,村社聯合訪和鄰里串門訪,黨群關系越來越心貼心,黨員示范作用更加顯著。

一、村社聯合訪,訪黨員,訪骨干
戶籍在東林村的陳阿姨家住金葡萄家園D區1號樓,也是該棟樓的樓長,最近家中發生變故,又身體抱恙,社區黨總支書記吳亞嵐與東林村黨支部第一書記周書斌得知后,第一時間上門走訪慰問。“這兩天有點感冒,加上家里出了點事,心情也不是很好。沒想到大家都這么關心我,我真是太感謝你們了!”說著說著,陳阿姨眼中已是淚光閃閃。大家一邊安撫陳阿姨的情緒,一邊詢問她有什么難處。
金葡萄社區作為大圩鎮首個新型城鄉融合型社區,涉及多村群眾,熟人社會的基礎較強,社區與各村積極聯動,挖掘樓長、樓棟黨小組長等各類“頭雁”參與社區治理,營造“人人參與共建和美”的良好氛圍。
二、網格服務訪,訪需求,群動員
社區以樓里“益+親”項目為抓手,社區和物業聯合開展網格管理和服務,每月邀請居民代表考核,一網八員(即社區網格責任人、樓棟黨小組長、樓長、志愿者,物業客服、工程人員、保潔和保安)“一盤棋大合唱”。
而在“黨群家訪”行動中,社區和物業的工作人員根據網格包聯一起來到黨員群眾家里,拉拉家常里短,開展便民服務,收集意見建議,送上紅色家書,引導黨員亮明身份示范帶頭,邀請動員大家走出小家,爭做身邊“當家人”,積極參與到和美小區建設中來。
三、鄰里串門訪,增感情,共和諧
“張叔,這電瓶車不能放在樓道里充電呀,這多不安全,萬一發生什么事故那可就遲了。”“李嬸,我從自家菜地里弄了點青菜回來,待會我給您送點上去。”樓棟黨小組組長和樓長們在走訪時常常和居民們這樣招呼著,問題在三言兩語中消弭,感情在柴米油鹽里升溫。在他們的帶動下,左鄰右舍也越來越多地開始串門,互相關心。遇到惡劣天氣看看隔壁獨居老人是否有什么困難;突然下雨了,就把集中晾曬區的衣物都收回來,再去樓棟交流群里吆喝一聲,讓大家回來時取;炒著菜發現沒醬油了,樓棟群里緊急求助,鄰居分分鐘送上門……
隨著社區樓里益“+”親黨建服務項目的深入開展,樓棟“組團式”服務團隊持續壯大,“組團式”服務不斷為鄰里關系加溫,“組團式”服務的效果也真正落在了實處。同姓變同心,同鄉變同享,同村變同城,一幅城鄉融合共創和美的美麗畫卷已在金葡萄社區治理的舞臺上精彩繪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