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河區駱崗街道聚焦流動攤販治理這一基層治理難點,以黨建為核心引擎,通過創新“疏堵結合”機制、構建“三證一碼”智慧體系、健全“多元共治”格局,積極破解市容秩序與民生需求的“兩難”困局,推動攤販治理實現從“管得住”到“治得好”的深度跨越。
黨建筑基+疏堵并舉,實現從簡單取締到精細疏導。以“黨建筑基”為根本,將黨組織深度嵌入治理全鏈條:把臨時攤點精細化提升列為年度“書記項目”,以街區黨支部為統領,聯動社區、城管、市監、應急等多部門共同參與。在此基礎上,堅持“疏堵并舉”破解治理難題:“疏”的方面,精準匹配民生需求——在包河苑社區設置50個免費疏導攤位,采用“經營區與通行區”物理隔離設計,兼顧經營便利與道路暢通;長春街創新“兩點兩線”模式,劃分四塊疏導區,將煎、炸、炒等油污攤點集中遷入通風區域,從源頭減少擾民問題。“堵”的方面,嚴格整治安全隱患與秩序亂象——協助包河城管在全區規范設置47處攤點,依法取締炭火燒烤、露天肉類銷售等違規攤點37處,切實守護居民“舌尖安全”與道路通暢。同時,依托黨組織發動黨員志愿者開展政策解讀20余次、組織攤販代表懇談會4場、發放《文明經營告知書》1000余份,實現從簡單取締到精細疏導的轉變。
智慧賦能+經驗輸出,實現從無序經營到規范治理。以“智慧賦能”破題,在全市率先推行“三證一碼”智慧監管模式。“三證”構建標準化準入體系,《臨時界定攤點登記卡》明確攤位位置與經營時段,《安徽省食品攤販信息公示卡》公示經營者與業態信息,健康證保障從業人員健康,為規范經營劃定清晰邊界;“一碼”即“安全二維碼”實現智慧化協同,集城管、市監、應急三部門數據,執法人員掃碼即可完成24項監管指標核查,大幅提升監管效率。同時注重“經驗輸出”,部門工作人員與志愿者秉持“服務先行”理念,主動協助攤主辦理證照、解決實際問題,目前共45處攤點實現“亮證經營”,形成“智慧監管+人性化服務”的成熟經驗。這一系列舉措,實現從無序經營到規范治理的轉變。
多元共治+模式創新,實現從單一管理到協同治理。以“多元共治”聚能,打破“單一管理”慣性:以黨建為紐帶,聯動商戶、居民、物業等主體,組建由多方代表構成的自治委員會,建立“1名城管隊員+N名社區工作者+N名志愿者”巡查小隊,發動社區志愿者開展日常督導,引導攤販形成“自我管理、相互監督”的共治生態。針對攤販回流、環境反復、占道反彈、居民參與度低等問題,創新推出“以商管攤”模式,推動沿街商戶與流動攤販簽訂“共治協議”——攤販承諾不阻塞商鋪入口、維護周邊衛生,商戶自主選擇互補業態攤販,并提供閑置空間作為臨時儲物點,實現“商戶-攤販”資源互補、利益綁定。這種“多元共治+模式創新”的實踐,實現從單一管理到協同治理的轉變,讓“小攤販”治理成為展現城市“大治理”水平與民生溫度的生動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