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淝河鎮黃巷村聚焦構筑環境優美、生活宜居、治理有效的幸福高地,扎實推進黨建引領小區治理,以“小單元”撬動“大治理”,探索出一條“把支部建在小區上、治理融在樓院里、服務送到家門口”的小區治理之路。
支部建在小區上,構建“黨建引領鏈”。按照 “一小區一支部”的陣地建設工作思路,標準化、規范化建立小區黨支部,構建起小區黨支部領導下,物業服務企業、紅色小管家、樓棟長等共同參與、積極協同、共建共治共享的居民小區治理體系。通過選優配強支部成員,鼓勵社區干部、小區物業負責人“雙向進入、交叉任職”,將小區內的老黨員、積極上進的年輕黨員等優秀骨干力量匯聚到支部,健全完善小區治理體系。搭建共治連心橋,由小區黨支部引領,定期召開由物業公司、居民代表、紅色小管家、樓棟長等共同參與的“黨群協商議事會”,收集居民意見建議,協商解決困難問題,形成聯動機制,不斷提升小區工作凝聚力、向心力。
治理融在樓院里,融合“居民共治鏈”。推動力量下沉,落實在職黨員小區報到服務,幫助化解樓道亂停車、小區環境整治提升等問題20余件。結合“六情”大走訪、小區經理接待等活動,協調社保、民政、衛健等部門到小區開展政策宣講,滿足小區居民群眾思想道德、科技教育、文體健康、科普法治、就業創業等各方面的需求。開展志愿活動,發動小區黨員、青年志愿者、紅色小管家等組建志愿服務隊,為居民提供教育衛生、訴求化解等精準式服務;按照分類臺賬,定期走訪小區居民,為小區孤寡老人、殘疾群體等開展志愿幫扶活動,以實際行動解決他們的操心事、煩心事。深化鄰里互助,通過“黨員議事會”將議事會開到院落家門口,妥善解決了小區停車難、飛線落地等煩心事30多件。結合傳統習俗節日常態化舉辦系列活動,每年春節送春聯、清明做青團、端午送粽子等,弘揚傳統、和睦鄰里,引導居民走出小家、融入大家。
服務送到家門口,暢通“惠民服務鏈”。把黨的服務延伸到居民家門口,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為主線, 以“書記項目”為牽引,圍繞小區居民的所需、所求、所盼,制定服務小區的書記項目,把基層黨建與為民辦實事有機相結合,用實際行動托起小區居民的幸福生活。黃巷新村小區黨支部今年“書記項目”的主題是黨建引領老舊小區綻“新顏”,從樓道更新、消防安全治理、電瓶車充電區域擴容等,改善小區老化問題,減少各類安全隱患,不斷完善老舊小區的硬件設施和服務功能,打造宜居家園。把難題解決在居民家門口,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廣泛收集民情民意,通過走訪、小區微信群等收集到的意見建議5條,已解決5條,摸準群眾需求,做到“小事不出門,大事不出村”。把活動開展在居民家門口。聚焦頑瘴痼疾及時“清理”,組織開展消防安全整治20次,組織小區黨員、紅色小管家、物業工作人員深入小區集中移除樓道堆放物,并在小區進行主題宣傳。聚焦完善設施 “新建”,為有效解決小區居民電動車充電難的問題,改善小區‘私拉飛線’和入戶充電帶來的安全隱患,為小區居民新修安裝充電樁 。聚焦居民服務,組織開展“醫生進小區”活動,常態化開展疾病預防講座、居民健康義診,進行健康知識講座,健康義診100余人;定期開展政策宣傳活動,針對居民關心的醫保政策、養老政策、婚姻家庭等等方面問題,提供熱情周到、耐心細致解答,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形式多樣的惠民服務。(撰稿:靳倩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