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街道把“皖美紅色物業”建設作為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重要抓手,通過“強組織、建機制、優服務”等舉措,持續創新“黨建+物業”模式,聚力解決物業管理和服務中的難點、痛點和堵點問題,讓物業“紅”起來,治理“專”起來,民心“暖”起來。
圍繞“一個中心”,筑牢“紅色堡壘”。 圍繞“黨建引領皖美紅色物業”這一中心,建立“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小區黨組織+物業公司+業委會”五方聯動、權責明晰的組織體系,各責任主體對單領責、照單履職,切實把黨建的優勢和活力轉化為高效能治理的動力,走出一條黨建引領、聯動推進、整體提升的小區治理新路徑。同時按照“一小區一黨組織”模式,在全街成立89個小區黨支部,推進組織體系縱向延伸,實現黨組織全覆蓋。在小區黨支部的引領下,各物業小區建立《居民公約》等管理制度,實行精準提取群眾需求、對接社區資源、形成共治項目“三張清單”運行機制,強化為民服務制度保障,形成“組織有力、制度支持、保障到位”的良好治理局面。
完善“三項機制”,凝聚“紅色力量”。 推行“雙向進入,交叉任職”機制,有序推進小區黨組織與業委會、物業服務企業“雙向進入、交叉任職”,切實打破社區、物業、小區黨支部三者間無形壁壘。建立黨建引領物業定期評議機制,每月初對各社區黨委書記上月黨建引領物業提升重點任務完成情況開展述職、點評、通報,肯定亮點、點出問題,以評促做,進一步提升小區物業服務質量。深化“業主吹哨,物業報到”機制。在小區黨組織領導下推動構建物業服務企業與業主委員會、居民代表“三位一體”的物業管理格局,依托“共治包河”小程序、小區業主微信群等載體,搭建業主吹哨平臺,讓業主訴求第一時間得到關注和回應。今年以來,通過各類平臺共收集居民訴求500余條,解決答復率99%。
優化“N項服務”,擰緊“紅色鏈條”。推進社區資源和力量下沉,社區“兩委”成員化身“小區總管”進駐小區,常態化在一線辦公,定點值守,把服務觸角延伸至小區居民家門口,提高辦事效率,實現服務群眾“零距離”,兩委進駐小區以來,已解決老舊小區電梯更換、規范電動車停放、綠化補種等群眾身邊的急事難事30余件。同時,社區牽頭,發動物業人員、小區黨員、業主代表等組成紅色物業志愿服務隊,用心用情為獨居老人、留守兒童、殘疾人、退伍軍人等特殊群體開展“幫辦代辦”工作,提供跑腿服務、購買生活必需品等“暖心微舉措”,用愛心、耐心和責任心化解居民群眾的煩心事、揪心事,截至目前,已組織開展各類志愿服務活動300余次,進一步提升居民幸福指數。(撰稿:王代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