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煙墩街道北澇圩社區持續賦能小區治理成效,通過“說”“商”“辦”協商議事法,在暢通訴求渠道、共謀治理良策、轉化協商成果方面持續發力,不斷夯實小區治理基礎,完善為民服務機制。
“說”——傾聽民聲,暢通訴求渠道。將傾聽民聲作為小區治理的起點,線上線下多渠道暢通居民訴求表達渠道。線下依托網格化管理,轄區7個小區網格均已落實“一小區一黨組織”“兩委”進小區駐點辦公。由小區黨支部牽頭,將紅色小管家、樓棟長、物業和熱心居民納入到小區治理團隊中,形成以支部書記牽頭的“紅色智囊團”,常態化開展入戶走訪,收集居民在小區環境衛生、公共設施維護等方面意見。線上以“微信”為橋梁,建立小區微信群、樓棟居民群,以“班時在崗、班后在線”的形式,圍繞群眾“報事”和“辦事”,拓展訴求收集途徑,確保民意反饋得到快速響應和高效處置。結合“民情接待日”“六情大走訪”活動,構建“向群眾發聲”“聽群眾心聲”的雙向互動平臺,實現信息收集、政策宣傳的閉環流程。2024年以來,通過多渠道收集群眾訴求72件,其中69件已得到有效解決。
“商”——多方協商,共謀治理良策。建立網格黨群議事廳、警民調解室、部門協商會三級議事機制。由每個小區的若干網格小組組成“網格黨群議事廳”,將“線上+線下”收集的問題匯總、分類,對關注度較高的事項,及時召集樓棟長、物業、居民代表等共同協商解決。整合社區用房,設“警民調解室”,由轄區民警、律師、黨員志愿者組成專職調解員隊伍,運用專業知識負責調解各類民事糾紛,共同促進矛盾化解。針對小區內的無法解決的熱點、難點問題,積極協調相關職能部門,整合資源組織召開“部門協商會”,變“散漫式”討論為“精準議事”,強化議事協商結果執行,確保居民議事有結果,結果有落實。通過共商共議,已解決居民較為關注的如小區公共空間改造方案、停車管理規則等問題。
“辦”——落實行動,轉化協商成果。將實現民愿作為小區治理的落腳點,以扎實行動確保協商成果落地生根。事前暢通社情民意征集渠道,按照“誰負責、誰執行”“誰受益、誰監督”的原則,組織群眾代表和利益相關方進行全過程參與;事中強化監督執行,由樓棟長、紅色小管家化身監督員,定期對任務落實情況進行檢查,督促責任主體限期整改,形成監督閉環。事后抓好協商項目跟蹤落實,對收集的問題和意見建議處理情況建立完善回訪機制,找出居民滿意度不高或仍有改進空間的領域,及時調整治理策略,形成閉環管理,確?!凹谢匾?,事事有著落”。如增加對公共設施的維護頻次、豐富社區活動的組織形式等,讓“社區協商”擺得正位置、扣得牢中心、聚得起共識、見得到實效。(胡豆豆 吳笛笛)